首页»养羊技术



4%肉羊预混料
相关文章

小反刍兽疫的特征与防治

2014-04-0520017

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流行症。首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拉肚子、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一、病原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类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重生羊的翠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构成合胞体。

二、流行病学

首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峻。牛、猪等能够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当前,首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区域。

本病首要经过直接和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本病的传染源首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风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富含病毒。

三、临床表现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清洁法典》规则为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峻,绵羊也偶有严峻病例发作。一些恢复山羊的唇部构成口疮样病变。感染动物临诊表现与牛瘟病牛类似。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枯燥,食欲减退。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危害、致使多涎,随后呈现坏死性病灶,开端口腔黏膜呈现小的粗糙的赤色浅表坏死病灶,今后变成粉赤色,感染部位包含下唇、下齿龈等处。严峻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涉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号处。后期呈现带血水样拉肚子,严峻脱水,消瘦,随之体温降低。呈现咳嗽、呼吸反常。发病率高达100%,在严峻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作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年少动物发病严峻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四、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病变与牛瘟病牛类似。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严峻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呈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呈现病变,病变部常呈现有规矩、有概括的溃烂,创面赤色、出血。肠可见溃烂或出血,尤其在结肠直肠结合处呈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

五、确诊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开始确诊,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确诊。

六、防治

1、防止

禁止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区域引入有关动物。

在发作本病的区域,可根据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抗原有关原理,用牛瘟组织培养苗进行免疫接种。

2、处理

一旦发作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则,采纳紧迫、强制性的控制和熄灭办法,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疫区及受要挟区的动物进行紧迫防止接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