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枇杷至少可以卖8元钱一斤,青梅则可以卖到2元钱一斤。”在钟山县燕塘镇的200多亩果园里,园主廖可应高兴地说。
时下正是枇杷、梅子的成熟时期,在廖可应的果园里,满眼都是沉甸甸的果子,枇杷肥硕多水、青梅酸爽脆口,让人尝了连连称赞。好果子是怎么种出来的?廖可应告诉笔者,种果除了要有好地方,还要有好肥料。原来,廖可应在果园里养起了近40头黄牛,走出一条“种果—养牛”的生态种养之路。“果园养牛考虑了生态循环利用这一点,牛的食物和果树的肥料都得到一定的供给,节约了不少成本。”据廖可应介绍,果园养牛可谓两全其美,一来果园里的灌木叶子和青草可以给黄牛当食物,二来牛群的排泄物可以充当农家肥下果树,既绿色环保又“功效持久”。除了枇杷和青梅,廖可应还种植了“皇帝柑”和黄皮,基本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摇钱树”挂果。果园每年的种果收入在6万元左右,而养牛卖牛的收入则将近14万元,“种果—养牛”模式带来了近20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该镇以党委政府规划引领为主导,以发挥农民群众、非公经济人士等统一战线人士的作用为保障,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和外地老板等非公经济人士向生态种养大户方向发展。目前,像廖可应一样,该镇还有近20户农民走出“种果—养牛”“种果—养猪”“种果—养鸡”等生态种养发展道路,大大拓宽了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