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2008年财政项目的通知(农财发【2007】99号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申报要求中写道:
一、项目目标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特色明显、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挖掘特色产品的市场潜力,拓宽特色产品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和拳头产品。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实现产业强村富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二、实施区域和申报数量200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计划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品、特色畜禽、特色水产、名优茶叶、名优花卉、食用菌、地道中药材、桑蚕9大类产品,在全国约150个村(产业中心村,下同)实施。1个村申报1个项目,每个项目补助10-20万元。每省(区、市)精选3-7个项目报送我部。项目实施区域要具备以下条件:1、属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区域。2、产品全部用于加工或销售,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着。3、产品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础,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企业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4、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经村级财务管理规范。
三、补贴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特色畜禽兔、水貂、狐狸、貉。对购买苗种补贴100元/只。
看过文件后,我想咱们养兔人应该依靠政府了,我们中间很多人都属于单打独斗,自己干自己的,如果我们依靠当地政府部门支持,这次可能就有机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如果我们在当地养殖成为一村一品这次就会得到政府的补贴了。也就是不但要自己养好还要是龙头,还要带动农户养兔奔小康。在此,为有幸得到政府支持的养兔朋友表示真诚的祝贺!
【养兔建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发展肉兔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提倡规模饲养
养兔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养兔业发达国家,大多采用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我国的养兔生产主要由农家副业养兔、集体养兔场和国营种兔场等多种模式组成。就目前我国养兔现状而言,发展肉兔生产的适宜规模,农户一般以饲养种兔 30 ~ 50 只为宜,专业性小型养兔场规模以饲养种兔 100 ~ 300 只为宜,中型养兔场以 500一 800 只为宜,大型养兔场以 1 000 ~ 2 000 只为宜。饲养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不高;饲养规模过大,如果资金、人力、物力条件达不到要求,饲养管理水平粗放,良好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不仅效益低,而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二)普及养兔知识
我国虽是世界养兔大国,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长期以来仍处在副业生产的定位上。特别是农户小型养兔场多缺乏先进的科学意识和技术措施,大多处于“广种薄收”阶段。因此,要提高肉兔的生产水平,必须普及科学养兔知识,采用科学手段和先进技术,尤其是肉兔良种选育、杂交组合、饲料搭配、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科技知识,实行标准化、科学化饲养,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三)推广颗粒饲料
目前,我国肉兔的饲养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处于“有啥吃啥”的落后状态,不仅饲养期长,饲料报酬低,而且单产低,产品质量差。近年来,广大农村由于粮食丰收有余,不少养兔户利用原粮(稻米、玉米、小麦等)饲喂兔子,不仅浪费了粮食,兔子也没养好,甚至导致多种疾病。据试验,兔子有喜吃颗粒饲料的习惯,而且表现为饲料利用率高,浪费少。因此,应该根据肉兔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生产全价颗粒饲料,以满足肉兔的不同生产类型和生理阶段的需要。
(四)树立商品意识
近年来,我国的养兔业已经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增强了商品观念和风险意识。过去,我国的肉兔市场主要在国外,多以初级产品形式出现,一旦国际市场疲软,国内生产必然滑坡,使养兔生产永远处于高峰一低谷一高峰一低谷的循环怪圈。养小兔子可以成为大产业,养兔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树立商品生产意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肉兔产品的加工、销售和市场开发问题,产前、产后矛盾突出,就难以实现增值增效的目的。
(五)开展综合利用
肉兔的主要产品有兔肉、兔皮、兔粪和各种内脏。为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养兔业,有关部门应注意兔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兔肉除用于满足传统的外贸出口需要之外,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对兔皮、兔粪和兔的各种内脏要进行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增值增效。如四川省广汉市、彭山县等地已有 160 多家中、小型兔肉加工厂和近千家兔肉加工专业户,加工品种多达 20 余种,既提高了兔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解决了养兔户卖兔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