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澳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80后”河南女大学生回乡做牛倌


🕓 2015-09-22 💛 10640

□南阳观察记者 吴曼迪

本报通讯员 杜文学

9月3日,在南召县太山庙乡见到赵昭,她正在牛棚里忙碌着准备迎接秋季将要到来的小牛。

“受夏季高温影响,牛的体重总是不升反降,并且容易生病,所以我们放弃在夏季引进小牛。”这个皮肤黝黑、看起来瘦弱的姑娘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养牛经。

1984年出生的赵昭,2006年从河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在郑州从事家装建材工作。

“我妈老说我是‘地黄瓜’的命,不安分爱折腾,2008年我和丈夫决定回乡创业。”赵昭说,从小她就知道南阳有养牛的传统,可是在外求学期间她却发现很少能够在市场上见到南阳黄牛的品牌。从那时起,她就希望有一天能够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南阳黄牛品牌来。

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有一定距离。2008年回到家乡,迎接她的是家里强烈的反对。“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还是回到山沟沟里养牛,还是个女孩养牛?”村子里甚至有人讥笑:没出息,大学毕业回来当牛倌儿,肯定找不到工作才回来的。

听到这些话,赵昭说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养出规模,养出成绩!

在县妇联给予巾帼科技致富贷款、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给予大学生创业贷款的帮助下,她和丈夫第一年租了一小块地,盖了一排牛舍,在附近村庄陆陆续续买了五六十头小牛和一些母牛,豫飞优质肉牛场成立了,他们也开始了踩着牛粪过日子的生活。

为了学习肉牛的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知识,赵昭去郑州把整个图书城关于肉牛养殖的书一样一本都买了回来,一有空闲就看,找专业的肉牛养殖的网站论坛,跟专家交流学习,现在一般肉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她都能解决。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眼光敏锐的赵昭意识到,要想肉牛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持续发展,她必须保障肉牛的繁殖过程。但是经过试验她发现通过圈养母牛来进行繁殖,成功率太低,因此在2012年她和丈夫果断决定在呼伦贝尔草原租赁万亩草场进行肉牛繁殖。

目前,从存栏不足100头到实现同期存栏量达700头,赵昭和丈夫不仅成功证明了选择回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也发展带动了500余户优质肉牛养殖户,成员辐射太山庙乡、小店乡、留山镇,成为南召县人才回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