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绒毛用羊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田可川
“盖州是辽宁绒山羊发祥地。营口市绒山羊饲养量逐年增多,在全省名列前茅,羊绒产量占全省的13.8%。营口市绒山羊生产为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生产作出了贡献。”5月8日,“院士专家营口行”专家团成员田可川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田可川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新疆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国家绒毛用羊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的他就如何保障绒山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田可川教授说,从目前来看,辽宁绒山羊是盖州农民长期精心饲养、不断选育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 1959年省有关专家在进行品种资源性能测定时,称“盖州白绒山羊”,1980年更名为“辽宁绒山羊”,盖州市是辽宁绒山羊种羊繁育基地县。辽宁绒山羊在我国乃至世界绒山羊产业中处于特殊的重要位置。
田可川教授告诉记者,盖州市是辽宁绒山羊的原产地,历经40年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下特点:一是成为各界投资农业的热门产业;二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渐向圈养舍饲方向转变;四是绒山羊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五是绒山羊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全面封山禁牧的大背景下,绒山羊产业如何发展壮大?田可川教授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大方向,封山禁牧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形下,作为辽宁绒山羊集散地的盖州,要做好三个方面文章。
一是要规范绒山羊生产经营。根据资源状况和绒山羊发展基础,划定绒山羊生产基地优势区域,改善饲养方式,合理利用草场与秸秆资源,大力推广秸秆舍养绒山羊饲养技术,普及提高低产绒山羊综合配套技术。
二是要开发绒山羊饲料新来源。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优质牧草大面积种植,大力推广秸秆贮藏技术,广泛开发饲料来源。
三是要推广科学放牧方法,因地制宜。在东部绒山羊主要产区开展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既合理利用资源,又促进植被再生,使绒山羊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的增长点和亮点。
田可川教授对绒山羊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建议,营口市做大、做强辽宁绒山羊这个品牌,必须走综合开发之路。要建立龙头企业,提高绒山羊生产科技含量,带动绒山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绒山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使营口市形成绒山羊产业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