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规模饲养有三种方式。
1、舍饲方式
肉牛的舍饲饲养方式可分为不拴系群体通槽饲喂、拴系单头独槽和拴系通槽饲喂三种。
(1)不拴系群体通槽饲喂
一般每头牛占有圈舍面积4米²左右;食槽为通槽,24小时有料,牛可以自由采食、饮水;10~15头一圈群较好。这种方式喂牛的优点是管理方便,省劳动力,适于多头饲养,牛采食有竟争性,增重较好。
(2)拴系单头独槽饲养
这种方式适合小规模(家庭式)饲养,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控制牛的采食量和增重,易于检查病患。此法的不足之处是每头占用面积大(10~12米²/头),采食无竞争性,往往影确采食量,清扫粪便费时。
(3)拴系通槽饲喂
这种饲养方法是在牛舍内用缰绳将牛拴成一排,固定位置,食槽也用连续式大食槽,能造成牛的错觉而竞争采食。有利于增重。
2、半舍饲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最适合于家庭小规模饲养,繁殖牛可利用青草季节放牧饲养,冬季改舍饲;育肥牛一般在前期进行放牧育肥,后期应舍饲强化育肥。
3、放收饲养方式
放牧可以饲养大量的肉牛。而不喂或少喂精料,大大降低饲养成本,节省人工。山东省沿海滩涂的天然草场,丘陵地区的草山、草坡等均可采用放牧饲养。
放牧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一般开始于春季,止于秋季。
放牧的方法,主要有固定放牧、轮牧和条牧。最粗放的方法是固定放牧,即牛群在春季进入放牧场,一直到秋季。为了合理利用草场,提高载畜,,最好采用轮牧。分区轮牧,草场可以得到休息,减少践踏,增加牧草恢复生长的机会,能较均匀地提供质量好的牧草,明显地提高了草场的利用效率。先将草场划分为放牧场和割草场,再将放牧场划分为若干小区,小区的数目和一次轮牧的持续时间,应根据草场的实际情况而定。每个小区的放牧时间,应以保证牛得到足够的牧草而又使草地不践踏过度为原则。轮牧周期是根据采食以后牧草恢复到应有高度的时间确定。轮牧次数因草场类型、气候、管理条件等而定。一般草场一年可轮牧2~4次,差的草场可轮牧2次。
为了便于放牧管理,提高草场利用率,应实行分群放牧。可划分成公牛、干奶母牛、哺乳母牛、育成牛、肥育牛等。牛群的大小,应根据地区特点和条件而定。在宽敞草场放牧的牛群一般由100~120头构成,山区草场以20~30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