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澳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牛业市场的分析


🕓 2016-03-31 💛 25257

众所周知,近两年,我国陆续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重要的牛肉产出国开放市场,大批量的进口牛肉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的牛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牛产业的转型,加速了牛产业的洗牌期。由于澳洲等地区的养殖成本低廉,进口牛肉价格要低于国内本土产出的牛肉,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热宠,除了进口牛肉外,走私牛肉的泛滥也成为了国内牛业市场恶化的推手之一。国内肉牛养殖业由于自身成本及牛源紧张等多种因素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矛盾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牛业市场转型的根本。

一、牛肉的市场缺口依然存在

近两年,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所变化,曾经繁荣的猪业和禽业近年来也遭受了这种变化的持续冲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从“有肉吃”开始上升到“吃健康肉”,因而曾经一度价格高高在上的牛肉因其比猪肉更营养健康而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再加上价格较低的进口牛肉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所以牛肉更加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

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牛肉消费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不断萎缩的牛肉产业。结合各方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牛肉生产量约为530万吨,同比下降0.53%(数据来自牛羊天地);与进口牛肉不断涌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更为严峻的肉牛产业,目前国内肉牛的散养仍是养殖主体,但近几年散户加速退出,而规模养殖场户增速动力不足,牛肉进一步减产,能繁母牛不足2,000万头,牛源和饲草资源匮乏导致行业缺乏发展动力。

结合以上两点,不难看出,未来几年我国的牛肉市场的缺口会继续保持,甚至有扩大的可能性,这样的缺口的弥补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一弥补过程极有可能会随着国内牛业市场的转型而进行,直至牛业市场转型完成而达到供需平衡或供略大于求。

二、进口牛肉的变化

2015年前三季占中国牛肉进口量前三位的分别是澳大利亚、乌拉圭和新西兰,前三季度的进口牛肉金额已经达到了15.59亿美金,同比增长51%,其中冻牛肉15.26亿美金,同比增长48.8%,冷鲜牛肉0.33亿美金,同比增长371.3%;前三季度进口牛肉量为32万吨,同比增长34.4%,其中冻牛肉31.6万吨,增长33.1%,冷鲜牛肉0.4万吨(全部来自于澳大利亚),增加324%(据牛羊天地网数据)。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从2013年开始,我国进口牛肉的数量在持续增加,目前,我国进口牛肉的国家共有十家,分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匈牙利,在未来的几年中,预计我国进口牛肉国家的数量还会持续增加,而进口比重会有所变化。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1、牛肉进口国数量增加

从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牛肉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从开始的六家增加到目前的十家,而这远远不是尽头。据牛羊天地的报道及统计,2015年我国分别与英国、法国、蒙古等国就牛肉进口问题而开展了谈判,在去年虽然因为种种因素导致而未能与这些国家就牛肉进口而达成协议,但不难判断,未来随着这些国家疫情等制约因素的消除,我国进口牛肉的国家的数量必定会有所上升,进口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除了上述国家以外,爱尔兰、美国等国也在纷纷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对此,国内牛业市场应该进行提前的准备和应对。

2、各国牛肉进口量的比重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牛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当属澳大利亚,其次是乌拉圭和新西兰。2015年,澳大利亚遭受旱灾影响,牛肉产量锐减,另外由于向越南等国陆续开放出口,因而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澳大利亚牛肉产量会大幅下降,据外媒报道,2016年澳大利亚牛群将减少1450000头,同比下降5.3%,2017年将继续减少1900000头,同比下降1.5%。

与此同时,据外媒报道,巴西牛肉存栏量在2016年1月1日增加6000000头,同比上涨2.8%,并将在2017年初进一步增加5800000头,同比上涨2.6%;其他重要的出口国如乌拉圭、加拿大和阿根廷今年和2017年的产量都将上升,这八个国家加起来的产能,牛群大小在2015为4.33亿头,2017年一月将增加到4.49亿,增加4%。(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外媒报道)

通过这样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今年我国牛肉进口量的比重极有可能会有所变化,南美各国的进口量会有所增加,而澳洲的进口牛肉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澳洲高附加值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如较为高端的冰鲜牛肉等。

三、国内牛产业的变化

上文分析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牛肉缺口和2016年牛肉进口情况的可能性变化,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国内牛业在2016年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1、牛肉屠宰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从2014年以来,我国牛业发展出现明显的瓶颈,制约着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传统肉牛养殖业和屠宰加工业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的矛盾。在以往,我国的肉牛屠宰加工一直都较为原始和粗放,市场销售的牛肉主要也都是以胴体或者简单分割的热鲜肉为主,高附加值的精分割产品较为少数。

而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的一路高涨,传统的屠宰加工企业已经很难再低价购进活牛进行屠宰和加工,再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纷纷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进口牛肉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高度技术化而带来的高附加值开始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国内不少屠宰加工企业也看到了困境中的曙光,纷纷开始了向高附加值产品进行靠拢,在2015年一批批有着先进设备及技术的企业开始诞生和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应当注意到,再过去的一年里,市场上销售的牛肉产品已不再是单一的经过简单加工后的热鲜牛肉产品,大量精分割冷鲜、冰鲜和冷冻牛肉也开始崭露头角。

屠宰加工企业从先进设备和技术中享受到了高附加值产品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在未来的几年里,这样的屠宰加工企业会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传统屠宰加工企业成为市场主流。

2、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上文提到目前制约我国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传统肉牛养殖业和高速发展的市场间的矛盾,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肉牛基本以散养或放养式为主,但这样的养殖模式在这两年却受到了冲击。

2014年,内蒙古地区遭遇旱灾,草料减产,进而导致了肉牛养殖成本直线上升;另外,由于传统养殖模式养殖周期较长,牛肉价格受到进口牛肉冲击而转入回落,不少养殖户和养殖场资金链出现问题;雪上加霜的是2014年和2015年,不少传统的主要肉牛养殖地区相继爆发了疫情,养殖成本再次上升等等;综合以上这些因素,我国肉牛养殖业开始进入寒冬。

传统养殖业进入寒冬,但一批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肉牛养殖企业却从中脱颖而出,诸如重庆丰都、科尔沁牛业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养殖市场所占的比重持续增加。分析以上现象就会发现,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品牌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升肉牛的养殖效益,是应对肉牛养殖业的有效捷径。据此不难推断出,2016及未来的几年,规模化、品牌化养殖会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

3、电商和金融逐渐进入牛产业

电商目光瞄准牛产业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前几年受限于经济发展和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一直未能真正影响到牛业的发展。但从去年开始,由于牛业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为电商切入牛业提供了契机,不少电商巨头纷纷开始切入牛业产业链的各环节,线上销售、养殖,追溯体系等全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电商企业纷纷策划并构思新的模式和新的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相信在2016年,互联网思维和电商将会在牛产业中进一步取得新的成果。

与电商同步进入牛业的还有金融产业,2015年初,金融业已经率先开展肉牛养殖托管模式,资本市场由此开始再一次的冒险;随后在一年的时间里,不少资本开始陆续进入牛业,虽然目前还未有更新的模式在牛产业中开展起来,但是相信在今年及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金融企业进入牛市,进而推动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