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有诀窍:搭配口粮要合理 出入圈舍要消毒。眼下又到了兔子防疫情的关键时期,长毛兔和肉兔的防病、养殖措施差不多。多年来,石柱农民、养殖合作社无论是在长毛兔,还是在肉兔养殖方面,都积累了自己独特的技术、经验和诀窍。
补光照明长得快
“适度的光照不仅能够刺激兔子的发育,还能促进兔毛生长。”石柱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专家秦平说,无论是长毛兔还是肉兔饲养的圈舍都需要光照,夜间也最好有人工光照,有利于促进兔子新陈代谢,确保兔子更好地生长、发育,但二者对光的需求量却不相同。
秦平说,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饲养的长毛兔,产毛量比长期光照不足环境下饲养的兔子要高出18%左右;人工光照条件下饲养的长毛兔,产毛量比自然光照条件下饲养的兔子高出35%左右。因此,长毛兔对光的需求较大,兔舍的采光面积越大越好。
“肉兔圈舍同样也需要光,但光照度不宜太高、采光面积不宜太大。”秦平说,养殖肉兔不宜过分活动,才能保存能量增加其体重,提高产肉率。所以,肉兔圈舍的采光窗户要可开可关,待肉兔采食结束30分钟后,可关闭部分窗户,营造安睡的环境。
饲料搭配有讲究
“饲料花费占兔子养殖成本的比例较大,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十分重要。”秦平说,要提高饲料利用率,关键要根据长毛兔和肉兔的营养需求来选择、搭配饲料。
据介绍,蛋白质是兔子首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供给不足,会造成兔子长势缓慢,公兔精液品质低,母兔不易受孕,幼兔发育不良等情况;蛋白质含量过高,增加了兔子消化器官负担,可能出现腹泻。
为此,兔子的蛋白质供应要合理。在不同生理时期,长毛兔和肉兔对粗蛋白的需要量分别为:生长期16%、18%,怀孕期15%、18%,哺乳母兔17%、15%。可根据此比例来搭配饲料。
“兔子的口粮中也需要粗纤维,需求量主要根据兔子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定。”秦平说,不论长毛兔还是肉兔,幼兔的口粮中粗纤维含量较低,成年兔口粮中粗纤维含量略高,但粗纤维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降低兔子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一般成年兔子的一日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占14%即可。
对症下药疾病除
不论是长毛兔还是肉兔,由于免疫力较低,自身抵抗力较差,易生病。石柱县悦崃镇“老谭家”肉兔养殖基地负责人谭君和告诉笔者,长毛兔和肉兔都容易患以下四种疾病,如果出现症状,要及时防治。
腹泻 腹泻一般是因兔子吃了带露水的草料或精饲料导致脂肪含量超标造成的。如果兔子患此病,可在饲料中加拌呋喃西林,成年兔1片、幼兔1/2片,每天1次,连服3天即可;或用木炭灰拌入饲料中混喂3天。
波氏杆菌病 波氏杆菌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菌常存于家兔上呼吸道粘膜上,为预防该病,饲养中要定期消毒、清洗圈舍,保持通风。如果兔子出现病症,可注射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一日2次,连续3-5日即可。
膨胀病 此病重在预防,平时要少喂发酵饲料,不喂腐烂霉变的饲料;变换饲料时,应分期逐步更换。兔子患此病,可灌服用植物油加冷开水兑的液体;也可灌服用石菖蒲、青木香、野山楂、橘皮、神曲等加水煎的中药剂。
疥癣 此病传染性极强,发现有兔子患病后应隔离、治疗,并对病兔的用具用生石灰消毒。治疗病兔前先剪去患部及周围的毛,消除痂皮和污物,用温肥皂水洗患部,然后取烟丝50克浸泡在500克食醋中涂擦,疗效甚佳。
消毒勤快生病少
“养殖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家兔生长状况,做好清洁、消毒是预防兔子疾病的关键。”秦平说,由于兔子自身免疫力低、易生病,因此,如果规模化养殖,更要勤消毒、重防疫。
圈舍消毒 各栋兔舍周围和人行道要保持干净,每周大扫除2次、消毒1次。消毒药可交替选用火碱、漂白粉液、甲醛水液、过氧乙酸、百毒杀,复合酚等。
用具消毒 兔舍、兔笼等设施要保持干净,每周用火焰枪对兔舍笼具、料盒等喷烧、消毒;粪尿沟要定期清扫、消毒;每个兔舍的设备、工具必须专用,不能相混使用;刮粪耙子、扫帚、推粪车等用具,天晴时要放在阳光下晒;治疗兔病用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每次使用后都要在沸水中煮30分钟或用新洁尔灭消毒。
进场消毒 饲养人员要穿经消毒的工作服、鞋子和帽子才能进入圈舍;出售种兔须在养殖区域外进行,已调出的种兔,严禁再送回兔场;饲养人员每天工作完后应将工作服、鞋子和帽子脱在更衣室,洗净、消毒后备用。
带兔消毒 带兔消毒时,先清理掉兔笼中接粪板上的粪便,以及笼上的兔毛、尘埃和杂物等,然后用聚维酮碘、百毒杀兑水消毒。喷药时,切忌直接对兔头喷。为减少兔子惊慌,要和兔体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消毒液水温不要太低,最好选择天气好、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
空舍消毒 先用清水或消毒药喷洒排空后的兔舍,然后对兔舍地面、墙壁、兔舍内的器具彻底清洗;再清除兔舍内的污物、粪便、灰尘等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圈舍顶棚、墙壁、门窗、地面、走道等,并搬出可拆卸的用具及设备,洗干净后在阳光下曝晒消毒;最后,将已消毒好的设备及用具搬进舍内安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用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温度应保持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75%左右。 转载:中国养兔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