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澳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生养羊 果然很不一般


🕓 2017-02-26 💛 19054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栗晨燕 刘斌)在人们印象里,养羊是一件不需要太多知识和技能的行当。然而在陕西省陇县,一位硕士研究生却干起了养羊的活计,而且干得还不错,被当地人称为硕士羊倌。

虽然室外已是零下,但在陇县绿能牧业的羊圈里,一名青年正在忙碌着。因为是冬季,不是奶山羊的自然繁殖期,为了提高奶山羊母羊的数量,必须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

文静:“通过把性控精液解冻了以后,让奶山羊怀孕了以后,产更多的母羊。”

忙碌的人名叫文静,大家叫他“硕士羊倌”。文静说,一般奶山羊产羔的公母比率是52比48。因为公司的目标是要实现百万只奶山羊的规模,所以,就得采取技术措施,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

文静:“这个技术如果成功了,更大的加速了我们扩群的速率,同时让产出来的羊羔都是母羊,都让它产奶,那么对于奶山羊场效益是最大化的。”

正因为他具备更多的先进理念、掌握着先进技术,“硕士羊倌”文静,已经在当地名声鹊起。

陇县畜牧局局长王拴权:“最近搞了羊舍的监控管理,这搞得技术不仅引领了全县,全省全市都是走在前列的。”

而要说起文静和陇县的缘分,还得从2015年说起。今年29岁的他,是陕西省汉中人,在吉林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业,期间还承担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相关科研项目。目前,他已经具备具有兽医学本科、动物营养学硕士学位。从学校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文静:“过去主要是做动物反刍技术方面的技术经理,服务全国各个牧场。”

2015年8月,文静得知,陕西省陇县要打造亚洲最大的奶山羊基地,并向社会招聘相关技术人员。他认为,只有到生产一线,才能学有所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于是,来到陇县应聘,被聘为绿能牧业公司的副经理。由于他研究的是奶牛养殖方向,对奶山羊还相对陌生。奶山羊在国内的大规模养殖,基本上没有先例,这一切都吸引着文静。

文静:“因为它是个空白,在国内也没有太多人有这方面的经验,更多是要摸索。”

文静清楚的记得,2015年11月21号晚上12点多,他们养殖基地首批三百只奶山羊从外地运回来时,由于奶山羊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不肯下车,天还下起了雨,为了让羊尽快到达新建的羊舍,文静和工人们只好将三百只羊,一只一只地抱进了圈舍。

文静:“我们卸完了一车羊,三百只羊,已经两三点钟了,因为它是双层嘛,我们一直弯着腰在里面一个一个往出抱,出来头上身上全是羊粪。”

由于第一批羊已经怀孕,没过多久,第一只羊羔就出生了。然而,第一只羊羔带来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一场更大的考验悄悄来临,2015年的冬天,屋外温度零下20°,羊圈内的温度零下15°,由于羊场是新建场,圈舍里还没有供热系统,供水的水管极有可能被冻住,直接影响奶山羊的喝水。于是,就得有人专门看护和守护,隔一段时间就得把水笼头打开。于是,文静就将铺盖卷搬到了羊圈里。随时察看供水管道,山羊喝上水了,但文静却病倒了。

文静:“我连续大概一周,到第七天的时候,实在撑不了啦,我严重的发烧,自己发烧了,然后进了医院,打点滴。”

大规模养殖奶山羊,最大的难题就是死亡率,一般的死亡率都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为了降低奶山羊的死亡率,文静多方查阅资料,并向母校、同学寻求帮助,经多方研究和精心看护,目前他们将羊群的死亡率,已经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文静:“每天基本上我们五六点钟就起床,每天晚上我们挤完奶基本上就十点十一点多了,一天基本都在两万多步。”

目前,他们牧场的奶山羊已经达到一万两千只,文静和他的技术团队对每只羊都要采血检疫,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文静:“12000只羊采血,每一只羊都得采到,这个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每个人也就练就了‘一针见血’。”

为了保证奶山羊的成活率,文静一天到晚都忙碌在羊场内。

陇县畜牧局局长王拴权:“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是满身的柴草,第二是吃苦精神特别强。”

文静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在他的心中,还有着一个更大的梦想。

文静:“我的梦就是把奶山羊养好,就是让奶山羊更健康更高产,整个产区规范化养殖走到国际的前例。”

据了解,像文静这样的“硕士羊倌”,之所以能够在陇县扎根,得益于当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注重对人才引进。前几年,陇县就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以“万只为引领,千只为示范,以三至五百只为主体,以家庭牧场为基础,以五十至一百只大户为补充的发展模式”。

陇县县长赵甲宏:“我们从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方方面面给他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也通过这个人才的引进,带动更多的畜牧方面的人才能够汇聚到陇县,共同助推陇县这个百亿生态乳都的崛起。”

今年,“硕士羊倌”文静,在养羊的同时,又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繁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说,要用更多的知识,服务陇县的奶山羊事业,“硕士羊倌”的故事还在当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