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6省区大致涵盖了南方草山草坡地区。该6省区2009年拥有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6487.75万吨,可收集资源量12580.49万吨,已作为饲料利用的为1914.69万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5%,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6省区拥有草原面积4268.21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3440.86万公顷。本地区的肉羊以本地品种为主,并且地方品种繁多,饲养的肉羊主要为山羊,生产的羊肉主要满足南方市场的需求,当地消费者喜食山羊肉,并对食用的山羊毛色有特殊的偏好。
(二)南方草山草坡地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定位
本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草山草坡,但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地处山区,地块零碎,很多为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利用率较低,但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本地区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专业化的肉羊饲养较少,农户小规模饲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地区具有较多的地方品种资源,是发展肉羊产业的宝贵遗传资源,因而应高度重视本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区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以及肉羊产业发展要综合地考虑当地经济、民族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南方草山草坡地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保护开发当地的品种资源,选择优化本地区的杂交组合;通过青贮、氨化、微化等技术措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通过人工种草、开发荒山荒坡提高饲草的利用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日粮搭配提高肉羊的生产速度和出栏率;南方高热高湿,应通过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羊舍建设,为肉羊营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加强疫病防控,生产出更为安全放心的羊肉。
(四)南方草山草坡地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我国是山羊生产大国,地方品种资源丰富,存栏量约1.8亿只,多分布在南方农区,与发达国家出栏多为肥羔相比,我国多为各年龄混杂羊,胴体小,高档羔羊肉很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专门化肉用山羊品种,良繁体系不健全,绝大部分地方品种缺乏系统选育提高,退化较严重,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差、饲料转化率低。二是生产配套技术体系不完善,饲草料与营养技术落后,饲草饲料特别是农作物秸杆资源开发不够,传染性胸膜肺炎、口疮和寄生虫病等严重制约山羊产业发展,羊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对适应南方湿热条件的养羊设施设备与生态养殖模式缺乏系统研究。
为此,促进南方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应该是:
一是选育优良的地方良种,引进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国外品种,确定合理的杂交组合;
二是经济有效地开发当地的饲草料资源,确定科学合理的肉羊营养标准;
三是普及推广肉羊疾病防控技术;四是建立现代的肉羊屠宰加工业,提升羊肉的品牌价值;五是研究与推广南方山羊生态养殖模式,以便使我国南方肉用山羊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