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互联网思维养猪,就要遵循用户至上,那么养猪人的用户是谁呢?就是猪,就需要以猪为中心,猪至上。其实这个理念或者认识也不是太新,记得很早之前,笔者采访过一个猪老板,曾经就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猪就是他的孩子,猪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这些猪,这些猪才能成为你的衣食父母,现在想想,这就是典型的以猪为中心,猪至上的理念和认识,但关键是怎么才能以猪为中心?如
果按照互联网思维的标准的话,就是需要你挖掘猪的潜在需求,比如营养标准,饲养环境,以及育种水平等方面的潜在需求,但回过头来看,养猪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产业化后,好像这些都很成熟,特别是一些欧美百年的产业化养猪历史所沉淀下的经验和知识更是值得我们借鉴,也就是说按照互联网思维挖掘用户需求,用户至上的需求的话,按照现在的思考认识角度已经满足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呢,如果真正从猪的角度去看到这个问题的话,或许值得我们思考,如果真能以猪为中心的话,挖掘猪的需求,那就得福利养猪,比如不要使用限位栏,不剪牙,不剪尾,不去势,合理密度的散养等,这种田园状态的养殖才是猪应该真正需求的,但是这样的养殖方式,现在远远达不到,所以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要用在养猪的生产环节还是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不过,如果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这个角度思考互联网思维养猪的话,或许可以有所期待。大数据,其实不是一个新词,在大数据出现之前,其实我们已经在使用大数据,但这个阶段的大数据更多的处于数据统计状态,而没有进入分析的阶段,大数据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大数据是基于一个可以让更多用户自发使用的数据模型自发形成的数据,比如我们都在使用的QQ,或者微博,微信,那么微博,微信或者
QQ就是一个数据模型,那么我们再使用这些数据模型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或者思考就被数据化了,但数据统计则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为的统计和填充数据,是基于数据而建立模型,而大数据是基于模型而分析数据,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看一下大数据对于养猪的影响,未来规模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朗了,年出栏上万头的猪场也会逐渐的增多,而这个猪群的规模是可以使用大数据的,然而,按照互联网思维的大数据
分析的标准开发一个自发使用的数据模型有难度,因为猪不会使用鼠标,那么没有数据模型,就没有数据库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无;法进入分析状态,
不过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成熟或许可实现因为猪的饮食习惯和和活动行为习惯以及繁殖数据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但是现在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在物流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一般 的运用还在探索阶段,所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数据模型的建立有难度,就算人为输入数据这种传统的数据统的方式对于养猪业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失数据分析对于养猪业而畜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粉丝经济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产生的词,其实粉丝现象也不是新的现象,比如我们信奉佛教,基督教,我们相信年毛泽东,我们全中国人民都是毛泽东的拥趸,这就晨粉丝现象,现在和以前不同的是,建立粉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们通过互联网,以爱好和共同的志趣拥有粉丝,而之前的时候更多的为传道方式,那么如何我们使用互联网思维的粉丝经济提升养猪产业的能力,你如何让购买你种猪或者仔猪
至商品猪的人成为你的猪场的粉丝呢?这个更有难度,因为猪是一个生产资料的产品,而小米,三只松鼠这样的是生活资料,一般这些生活资料是自己使用,但是谁买了猪自己使用呢,它属于大宗交易品,另外粉丝经济的核心在于自发情感共同认知的打造,你可以对苹果,小米手机产生情感认同,
但你对猪会产生吗?这个也有难度,所以粉丝经济在这里不是很好实现。
不过,粉丝经济在产业链延伸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就是你打造粉丝群体不是购买你猪的人,而是吃你的猪肉的那些消费者,比如比如老大爷,老大妈,这些去菜市场卖猪肉的群体,因为消费者多数情况下关心的是猪肉的健康,口味和口品质,因技术门槛问题他们也不了解养猪的生产环节,他们也不需要了解,所以一旦产业链化运作,粉丝经济的粉丝就是消费者,这个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目前的多数猪场来说,还实现不了产业链,所以单纯在养猪的生产环节使用互联网思维的粉丝经济还是有难度。
但是,事情无绝对,只要具有创新精神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