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清瘦的母亲突然胖了,成日忙得像个陀螺似的母亲,怎么会胖了呢?父亲用他那辆加重二八永久牌自行车驮着母亲到凉城县医院检查发现,母亲得了肾盂肾炎。
父亲按医生开的药方抓回了一箩筐中药。从此,每天饭后,父亲就在灶火上架个砂锅熬药……后来,母亲改成服用自制的药丸,父亲把中药材捣碎,用蜂蜜裹成一个个黑色的药丸。渐渐地,胖了的母亲又瘦了下去,父亲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可母亲的饭量逐渐减少,医生让父亲尽量给母亲吃些有营养的食品。
在那个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家里唯一能供应给母亲的营养品就是自家母鸡下的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傍晚,父亲从山的那一边牵着一头奶山羊回家了。
父亲兴奋地喊来哥哥姐姐,让他们拿胡萝卜喂奶山羊,他自己顾不上一路的疲惫,开始收拾柴房做羊圈。
我和弟弟也好奇地学哥哥姐姐拿胡萝卜喂羊。它的肚子很大,怪不得这么能吃呢!听父亲说,这只奶山羊就要生小羊羔了,到时候母亲就能喝羊奶了。想让奶山羊多产奶,就要喂好它。哥哥很郑重地对父亲说:“每天放学后我去割青草。”
一个清晨,母亲催我们赶紧起床,我和弟弟老大不情愿地爬起来穿衣服,这时父亲兴冲冲推门进来说:“山羊生了小羊羔,你们不去看看?”我俩立刻弹簧般跳到了地上,飞出了家门。进了羊圈,见奶山羊晃悠悠站了起来,它肚子下面真的漏出一个白色的小动物,是只超小号的羊,它娇弱得让人心生疼爱。父亲说以后母亲和我们也可以喝羊奶了。
读初中的哥哥每天放学后就拿着镰刀到草滩山坡上割草,一捆捆青草染绿了他的脊背……一天,眼看夕阳西沉,哥哥还没回家。母亲着急了,让父亲和姐姐出去迎接哥哥。等了半天,终于等回了父子3人—父亲背着哥哥,姐姐背着一捆青草。哥哥的左脚上裹着厚厚的纱布。父亲说:“骨头没伤着,孩子看到草好,想多割点,用力大了,割到了脚腕上,伤口已经缝上了。”母亲转过身说:“我给你们热饭。”一会儿,母亲端着奶粥放到炕桌上,她的眼圈红红的,用力眨着眼睛,好像不这样,里面的泪水就会冲出眼眶。
哥哥受伤后,奶羊虽然吃不到青草了,但之前哥哥割回的草晒干,也足够它吃的。那天,父母和姐姐都不在家,哥哥专心读一本书,根本没注意我和弟弟在做什么。我俩到屋后山坡上的树林玩,下坡时,我发现半山坡的青草绿油油的,有的草叶上还滚着露珠,多么青嫩的草啊!要是把我们的羊带到这里,它是不是会很开心地大吃一顿?我把这一想法说给弟弟,他也激动地跃跃欲试。
我们马上跑回家,打开羊圈,小羊已经是我们的同伙,跟上我们就走。羊妈妈也很信任我们,一拉缰绳,它也跟着我们走了。当我们悄悄拉着羊回家,进到屋里,哥哥还在读那本书,一点也不知道我俩干的好事。我们很耐心地等待父母回家,等着给予我们表扬。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们等来的却是父亲铁青的脸和责问,羊在拉稀,他要寻找原因。我带着哭腔如实交代,弟弟也吓哭了。父亲知晓情况后,急匆匆去找兽医,我们这才知道,羊是不能吃带露水的草的。有经验的羊倌放羊,总要等日上三竿,日头把草上的露珠晒干后才放羊。
羊圈传来的一声声呻吟,搅得我的心乱麻麻的。正当我在羊圈前急得直打转时,父亲带着兽医来了。经过一番治疗,谢天谢地,羊没事了。母亲的脸色慢慢有了红晕,到县医院检查,化验单上也好长时间没出现加号,母亲的病好了。
县二中来招生,把哥哥招走了。和哥哥一起走的还有几个班里的好学生。听来招生的老师对父亲说:“你儿子是个好苗子,到县里读初三,考高中时,还能给学校增光。”果然,第二年哥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到更远的市里上高中了……
我们刚和哥哥依依不舍地告别,家里就来了个不速之客。一个叔叔要带走奶羊和小羊,母亲说他家有了小宝宝,可他家的婶婶没奶,急需一头奶羊喂孩子。
奶羊要走了,我和弟弟挽留不了它,就提出来把小羊留下。我们实在舍不得和小羊分离,它已经成为我们的小伙伴。可母亲说:“你们不想和小羊分开,可你们把它留下,就把它和它妈妈分开了,它就吃不到它妈妈的奶了。你们怎么把它喂大?”这个问题把我们问住了,只能接受分别的现实。
那位叔叔一手牵着奶羊,一手抱着小羊在前面走,我和弟弟哭着跟在他后面走。叔叔受不了两个小泪人跟着他,就把小羊放下,让我们再抱一会儿。我把在呼市上班的二舅给我买的心爱的红围巾给小羊围上,叔叔说:“羊是不用围巾的,这么好看的围巾,你自己戴吧。”红色的围巾裹着雪白的小羊,很漂亮,小羊也不时用头蹭蹭柔软的围巾,我觉得它是喜欢围巾的。我执意给小羊围上围巾,然后极不情愿地在泪光里目送着它渐渐远去。
只要我不倒下,这个家就不会散
杨守东
她个子不高,却挑起了整个家庭最重的担子;她吃的苦最多,却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一位命途多舛的农村妇女,年轻时带着呆傻聋哑的哥哥出嫁,婚后16年如一日精心护理车祸致残的丈夫,节衣缩食拉扯3个子女长大成人,用真情与坚韧演绎着凡人壮举。她就是赤峰市宁城县甸子镇小黑石村村民高树花。
她是村民眼中的“最美妹妹”,带着聋哑智障的哥哥出嫁,30年无怨无悔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曾几何时,《达阪城的姑娘》被广为传唱,可高树花结婚,带的却不是可观的嫁妆,而是聋哑智障的哥哥。
高树花出生在宁城县黑里河畔的一个小山村,质朴的民风造就了她淳朴的性格。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她甚至没享受到一天在父亲怀里撒娇的时光。19岁时母亲也不幸去世,让原本缺少依靠的家庭雪上加霜。她的哥哥是一个先天性智障儿,又聋又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高树花不忍心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一人在家受罪,在同婆家人商量后毅然把哥哥接来照顾。
由于智障,哥哥吃饭不知饥饱,肠胃功能不好,高树花就得格外细心,除了照顾一日三餐,还按时提醒哥哥喝水吃药。家里添新的被褥,肯定有哥哥的一套;冬天孩子们还没置衣服,她先为哥哥准备好。哥哥嘴里说的话谁也听不懂,唯独高树花能理解,邻居们打趣说她懂两门语言。
哥哥性格十分暴躁,每隔一段日子就无缘无故发脾气,不顺心的时候见谁都打,还经常骂左邻右舍,高树花总要不断去给邻居赔礼道歉。
她是邻居眼里的“最美妻子”,用满腔的爱让遭难的丈夫死里逃生,16年不离不弃
1997年12月23日下午,高树花的丈夫刘树生,在下乡返回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头部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颅底骨折,生命垂危。面对昏迷不醒的丈夫,高树花坚决要求医院做开颅手术。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术后仍没有呼吸能力,接着又做了气管切开手术。术后第三天,大脑再次出血,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刘树生活了过来,但仍昏迷不醒。住院期间,高树花始终守护在丈夫身边。她经常俯身在丈夫耳边说话,帮助丈夫擦拭身体。96天后,刘树生奇迹般地苏醒。高树花又帮助丈夫从学站立开始,一步一步练习行走,经过300多天的不懈坚持,丈夫终于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走路了。然而这期间,高树花因过度劳累,几次晕倒在地。
出院以后,高树花用她并不强壮的身躯每天架着140多斤重的丈夫走路1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努力,丈夫终于能独立行走了。
虽然开颅手术成功了,但丈夫仍留下了脑中枢失控的后遗症。每当夏季天热时,丈夫就高烧不退,精神紊乱,每年都要住院20天左右。输液时,丈夫总是乱抓乱动,每天都将针头拔下七八回,还经常大小便失禁。高树花一开始很不习惯,每次清洗沾满屎尿的衣服时都要长憋一口气,不敢正常呼吸,以致洗完后吃饭都没有胃口。
困难还远不止这些。丈夫和哥哥经常打架,她要一个人做好两个人的监护工作,不仅如此,甚至有时还受到亲人的“虐待”。一次,丈夫大便到裤子里,高树花正要帮他脱下裤子清洗时,丈夫随手拿起拇指粗的烧火棍重重地打在高树花的胳膊上,疼得要命,到医院检查才知道竟然骨折了。
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起初高树花整日以泪洗面。一段时间以后,高树花对丈夫说:“我不能再哭了,我要留着眼睛给你看路”。
高树花家里的生活分三等标准,丈夫是第一等,从不像其他人一样按时吃饭,每天以吃零食为主,即便家里再困难也要保证给他买足营养品;第二等是老人、哥哥和孩子;她把最差的标准留给了自己。年近70岁的婆婆说,30年来婆媳俩从没红过脸,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着。高树花的丈夫是家里的长子,她与几个妯娌都处得十分融洽。弟弟和弟媳常年在外打工,她就承担起照顾侄子的任务,每到周末,就去离家12里外的学校接送侄子,还要定期去学校给侄子开家长会。
她是孩子眼里的“最美妈妈”,“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她一个人扛起本该属于两个人的责任
丈夫出事那年,高树花的大女儿12岁,二女儿10岁,小儿子7岁。面对重病的丈夫、智障的哥哥和3个年幼的孩子,高树花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她说,孩子们都小,需要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关爱,既然父亲什么也管不了了,我就不能推卸责任,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读书。
为了早日还清丈夫治病欠下的外债,让孩子们继续把书念下去,高树花承包了邻居家的9亩耕地,加上自己家的地,靠着17亩土地的微薄收入和亲朋好友的接济,一家人艰难地生活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懂事的大女儿不忍心看着母亲受苦受累,决定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挑起家庭的重担。听了孩子的想法,高树花二话不说:“不行!将来做什么事都需要知识,挣钱养家是我的事,你的任务就是把书念好,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你们三个继续念书!”听了这话,孩子们都明白了,只有好好读书才不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
终于,经过努力,3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母亲。大女儿刘晓慧于2004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二女儿刘晓敏2006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小儿子高中毕业后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高树花以自己异乎常人的坚强和付出,让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迎来了幸福的曙光。曾经如花的容貌早已挂满沧桑,但在高树花的脸上却找不到半点愁容。她说:“只要我不倒下,这个家就不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