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苍翠的青山,茂盛的草地,蜿蜒的山道,不时传来欢快的“咩咩”叫声……4月20 日,香山镇白羊村2组的山坡上,一排排羊舍里羊儿欢叫。紫云山养羊场场主谢勋正在晾晒黄豆秸秆。他告诉记者,每年都要从附近村民那里收购大量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秸秆,自己加工做成绿色颗粒饲料,用来喂养山羊。
回乡创业
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我在1992年就外出打工。”谢勋说,他打过小工、修过路、承包工程、做过生意也干过餐饮,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20余年的努力打拼他挣到了“第一桶金”。
近年来,他发现农村撂荒地增多,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抱着为乡亲们探索一条致富路的心态,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家乡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最不缺的就是‘绿色生态’,适合发展人们餐桌上需求的绿色肉类产品。”2013年春节,回家探亲的他把自己的创业想法给村支书说了,得到了村镇领导的积极支持。经多方考察,谢勋发现家乡养肉羊还是个空白,而且香山镇荒山多面积大,是天然的好牧场。在县镇畜牧部门以及镇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勋拿出了多年的辛苦钱70余万元,流转了白羊村20余亩土地和紫云山、碧甲寨两个山场,修建了300余平方米的羊舍,成立了紫云山养羊场。2013年6月,谢勋从外地引进了93头种羊,开始了他的“羊倌”生活。
两年探索
从“门外汉”变成“养羊通”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技术,什么都不懂,就靠着一股‘干劲’去摸索。”谢勋说,两年探索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养羊高手。
“当时就死了30多只,亏了十几万。”谢勋说,2013年8月,由于天气炎热,刚引回来2个月的种羊出现了大规模的死亡,“没有想到刚养两个月就亏了那么多,当时真想放弃不养了。”他赶紧请来了县镇畜牧业的专家技术员前来救急,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就查明了种羊死亡的原因“高温运输热”。查明病因,找到了解决方法,谢勋和他的羊也挺了过来。
“搞养羊,不懂技术,那是瞎折腾。”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使自己的养羊业尽快步入正轨,谢勋开始刻苦钻研养羊技术和方法,他一边翻阅养殖书籍,一边向当地畜牧站技术人员请教,为了观察掌握羊的生活习性,积累饲养实践经验,他常常一连几晚睡在羊圈里,全身心扑到养殖中,有时候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去年冬天一个晚上,羊场里5只母羊产仔,谢勋通宵都在羊圈里守着,保暖、接生……一连熬了几个晚上。
两年的摸索让谢勋对羊的生长周期和疫病防治情况都了如指掌,遇到一些常见病,他都能及时对症下药,自己给羊治疗。
扩大规模
打造绿色健康品牌
为了利用好山上的绿色资源,他从山坡上采来薄荷、紫苏、陈艾等中草药消毒预防,为他的羊儿专门建起了一个“药浴池”,每半年就会让他的羊洗一次澡,消毒杀菌。他还自己种了20多亩黑麦草,从周围农民那里收购玉米秸秆、黄豆秆、豌豆蔓、花生藤等农副产品,买来加工设备自己生产不含激素的饲料喂养。
因为羊肉品质好,谢勋的羊供不应求,主要销售到绵阳、三台、成都等地。据了解,谢勋的羊场主要品种有波尔山羊杂交羊、金堂黑山羊、马山羊等,去年出栏成羊100头,产值高达20余万元。说起今年的预计收益,谢勋信心百倍:“目前,羊场存栏200余头,年底可以出栏500头,估计产值40万元左右。”
一人致富不算富。谢勋低价为周围老百姓提供了200余只小羊,30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养羊。并且他还为村民提供饲料、疾病防疫技术,保底价回收,以此带动全村百姓共同致富。
“今年我又投入了100万,新建羊圈500多平方米,估计在6月可以完工。”谈到养羊场的前景,谢勋很有信心。他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带领乡亲们一起养出更多的绿色羊,打造肉羊养殖的绿色健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