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兔球虫病?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兔的小肠或胆管上皮细胞内惹起的。 病原体是艾美耳球虫。目前我国已发现7种艾美耳球虫可寄生于兔的小肠和胆管。兔球虫卵囊在温度20℃,湿度55%~75%的外界环境中,经2~3天即可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囊。卵囊对化学消毒药物及低温的抵抗力很强,大多数卵囊可以越冬。但对日光和单调很活络,直射阳光在数小时内能杀死卵囊。 寄生于兔的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与寄生于鸡的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相同,但寄生于兔胆管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稍略不相同。兔摄入斯氏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性卵囊后,在十二指肠内经酶的作用面释放出子孢子,然后钻入肠黏膜,再经门脉循环或淋巴循环而移行到肝脏,结尾钻入胆管的上皮细胞而初步裂殖增殖。
二,如何防治兔球虫病?
加强兔场办理,成年兔和小兔分隔养殖,断乳后的幼兔要当即分群,独自养殖。包管饲料新鲜及清洁卫生,饲料应避免粪便污染,每天打扫兔笼及运动场上的粪便,定时消毒。如何预防兔球虫病?可采用莫能霉素等药物避免本病发作。发现病兔当即阻隔医治。医治药物可用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等。 发现病兔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则,采纳严厉控制、熄灭办法,避免分散。病兔应阻隔、医治或扑杀,病死兔的尸身、内脏等应深埋或燃烧。兔笼、用具等应严厉消毒,兔粪堆积发酵。消除兔场内的鼠类、蝇类及其他昆虫。
澳普森兔球虫病防治预防中心,官网http://www.gxyz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