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饲草饲料



牛羊专用激生肽长肉旺
相关文章

饲粮因素对动物采食量有哪些影响

2023-08-30548
饲料粮

  一、适口性(Palatability)

  适口性是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饲粮的综合反应。适口性决定饲料被动物接受的程度,与采食量密切相关但又难定量描述,它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

  饲料的滋味包括甜、酸、鲜和苦四种基本味。甜味来自有机化合物,如蔗糖、某些多糖、甘油、醇、醛和酮,一些稀碱和无机元素也有甜味。大多数多肽、蛋白质无味,但有些天然多肽如Thaumatin 、monellin等是目前已知最甜的化合物之一。除肉食动物外大多数动物均喜爱甜味。实验表明,绵羊喜爱低浓度甜味;牛对甜味的喜爱程度很强,对酸味的喜爱程度中等;鹿对甜味的喜爱程度最强,对酸味和苦味的喜爱程度弱或中等;山羊对四种基本滋味均能接受;猪也特别喜爱甜味。

  饲料的香味来自挥发性化合物,其类型很多。

  提高饲粮适口性的措施有:

  (1) 选择适当的原料;

  (2) 防止饲料氧化酸败。氧化酸败常常在高温、高湿季节产生,使饲料产生异味,适口性下降。添加抗氧化剂能有效防止氧化酸败。

  (3) 防止饲料霉变。饲料霉变也会降低适口性。有时,其危害甚至比氧化酸败大。添加防霉剂可防止霉菌滋生。

  (4) 添加风味剂。风味剂常含有甜味剂和香味剂。最早使用的甜味剂有蔗糖、糊精、果糖和乳糖等天然糖类。现在,还使用一些强化甜味剂,如糖精、Thaumatin等。糖精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但具有“金属”回味,仔猪对此较敏感。与蔗糖相比,糖精可显著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将糖精与某些强化甜味剂配合使用,可掩盖糖精的不良味道。猪饲料中常用的香味剂有乳香味、香草味、巧克力味等。

  二、能量浓度

  研究表明,动物采食的实质是获取能量。因为,动物为了生存与生产,必须保持多方面的生理均势,失衡就意味着失常和减产。恒温动物首先要保持能量的平衡,即:采食能量=散失能量+产品能量 。如果没有其他的干扰因素如营养缺乏、疾病等,则动物采食首先是满足能量的需要,即动物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因此,饲粮能量浓度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家禽具有较强的“为能而食”的本能。随能量水平增加,采食量下降,但能量总摄入量有可能增加,增加的程度因重型和轻型品种而不同。饲粮的代谢能提高10%,代谢能摄入量重型品种增加5%,而轻型品种增加2-3%,相应地,重型品种沉积的脂肪高于轻型品种。饲粮能量浓度对肉鸡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14 - 3。该结果表明,随着能量浓度的提高,采食量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较小,因而能量摄入量仍提高。而且,F/G随能量浓度提高而下降,即饲料转化率得以改善。

  能量浓度阈值:绵羊为10.5MJ DE /kg,鸡为11.8MJ ME/kg,牛为(饲粮消化率约66%)9.2MJ ME/kg DM。

  能量浓度对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1) 配制动物饲粮时,首先必须保证饲粮具有恰当的能量浓度,以保证能量摄入量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其次,饲粮中其他养分必须和能量保持一定的比例,随能量浓度而变。

  (2) 通过改变能量浓度来实现对采食量的调控,进而调控动物的生产性能。该法尤其适用于单胃动物,如对肥育后期的动物、育成鸡、后备猪、产蛋鸡、妊娠猪、肉鸡等常需要控制采食量,目的是控制动物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如提高瘦肉率),防止种畜过肥而降低繁殖性能,防止生长过快而引起的疾病如腹水症等。此时,可以用含能量低的饲料如饲草、麦麸、统糠等来降低能量浓度,减少能量摄入量。 在热应激时,动物的采食量会下降,为防止生产性能下降,可以添加含能量高的脂肪,提高能量浓度,以保证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

  三、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1.蛋白质 对大多数动物,饲粮缺乏蛋白质会降低采食量。因蛋白质缺乏降低消化酶合成量,并抑制瘤胃细菌的发酵作用,导致体蛋白质分解。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也会降低采食量,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的热增耗高,引起体内温度升高而引起。因此,当动物处于热应激时,降低蛋白质水平,可以缓减热应激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氨基酸 饲粮氨基酸的含量和平衡情况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当饲喂氨基酸缺乏程度较小的饲粮时,鸡和大鼠会略微提高采食量以补偿氨基酸的缺乏。但如果饲粮氨基酸严重不平衡、某种氨基酸严重缺乏或过量时,动物的采食量就会急剧下降。

  氨基酸对采食量的影响可能是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是氨基酸直接作用于CNS,如血液中特定氨基酸的浓度可能作为反馈信号直接影响摄食中枢的功能。已经发现,大脑中存在氨基酸的受体。用大鼠和鸡实验发现,从颈动脉注射少量的特定氨基酸可防止采食量的下降;但从颈静脉注射则无效。破坏大鼠大脑的特定区域也可防止因氨基酸不平衡而引起的采食量下降。间接作用可能是通过形成神经递质来实现,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是某些神经递质的前体物,当饲粮缺乏这些氨基酸时,由于神经递质数量下降,从而引起采食量下降。正常饲粮情况下,氨基酸对采食量的调控作用很小。

  四、脂肪

  饲粮脂肪含量提高会干扰正常瘤胃的功能,大大降低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反刍动物饲粮脂肪含量最高为10%左右。单胃动物能够耐受更高水平的饲粮脂肪,但随脂肪水平提高,采食量也会大大下降。除甘油部分外,脂肪分子并不能产生葡萄糖,目前也未发现长链脂肪酸受体。因此,脂肪调控短期采食量的机制尚不清楚。

  五、中性洗涤纤维

  牧草中NDF的含量和消化率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重要因素。NDF能通过影响瘤胃的填充程度而调节采食量。

  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已确认钙能够调节大鼠和产蛋鸡的采食量。提高大鼠大脑中的钙浓度,可使已经吃饱的大鼠再次采食。饲粮含钙量高(30克/千克)时,产蛋鸡的采食量比休产蛋鸡的采食量高25%;但若饲喂低钙饲粮,自由采食粗钙料,却并未发现采食量的差异。哺乳动物血钙浓度比较稳定,钙对采食量的调节有无作用尚不清楚。此外,特定微量元素(如钴、铜、锌、锰)和维生素(如核黄素、维生素D3、硫胺素、B12)对采食量也有调节作用,过多或缺乏会导致食欲减退,如硫胺素、叶酸、泛酸、食盐、锌的缺乏和钙、碘、铁、锰的过量造成动物采食量下降。

  七、饲料添加剂

  饲养实验证明:动物饲粮中加入少量抗菌素可提高动物(猪、鸡、牛、羊、鱼)采食量7-15%。大量添加尿素会降低采食量。生产上也广泛使用各种风味剂以增加动物的采食量,减少应激或掩盖某些不良的饲料风味,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