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现状
我国养殖肉兔历史悠久。1958年初次出口冻兔肉308吨;1967年出口量到达8500吨,居国际第一;20世纪80年代初年出口量到达20000余吨。自此,中国成为国际养兔大国。但由于中国肉兔出产一直是外向型,易受国际市场制约,故养兔业几起几落,使养兔户产生了“兔子尾巴长不了”的观念。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肉兔养殖技术出产依靠国内外市场的改变开展迅速,呈逐年上升趋势。
(1)从兔存栏量上看
全国存栏兔1992年1.36亿只,1995年到达1.48亿只,1997年达1.88亿只,2000年到达2.05亿只(肉兔1.36亿只、毛兔0.38亿只和獭兔0.31亿只)。据FAO材料,2000年国际兔存栏量为47397.3万只,养兔的国家约有186个,但首要集中于欧洲和亚洲的12个国家(95.9%),其间存养量到达1000万只以上的国家只要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和法国等,算计占国际总量的87.5%。
从养兔与散布区域上看,养兔业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但养兔在1000万只以上的省份只要山东(7305.38万只)、四川(2887.24万只)、河北(2512.62万只)、河南(2075.27万只)和江苏(1451.47万只)等5个,占全国总存栏量的79.04%。其间,山东是养兔大省,2000年兔毛产值1.42万吨,兔肉产值15.82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6.6%和34.33%。
(2)从兔肉出产与出口量上看
1994年我国兔肉产值为22.88万吨1995年26.7万吨,1996年30.7万吨,1997年达39.4万吨,2000年到达46.08万吨,兔肉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60%左右,依然坚持出口大国的位置。从出产技术上看,肉兔出产的科技含量得到很大进步,如改鲜干草饲料为全价颗粒饲料,改传统窝养或窖养为地上多层笼养,改母仔同养为母仔分隔喂食,改疾病针对性医治为疾病归纳防治等。肉兔出产水平也有大幅度的进步,肉兔育肥期由最初的120日龄上市缩短到现在的75~80日龄上市。
2.中国养兔业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健全:我国养兔业的出产办理归农牧部门,而技术办理和产品出售则由农牧部分、外贸出口单位等多部分参加,一起很多肉兔由农户涣散养殖,故基础设施建立较差。例如,良种繁育系统、兔饲料加工与出售系统和疾病防治体系等方面问题较多,是制约我国养兔业向高产高效方向开展的首要约束要素。
(2)重引种轻培养:我国肉兔种类首要从国外引入,颠末多年的适应性驯养,不少种类已成为某些区域特定生态条件下的主体兔种。但目前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着倒种、炒种、挑选不妥、良种劣养等表象,特别是某些种兔场为赶行炒种,片面寻求窝数和留种率过高,不只使种兔种质严峻退化,一起也降低了结尾总效益。
(3)重繁衍轻养殖:肉兔繁衍力强是其重要的经济性状,对肉兔出产的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国肉兔出产方法从全体上看仍是乡村涣散的粗豪养殖为主,对高繁情况下的家兔来讲,其养分供应和环境操控均满意不了需求,故出现繁衍使用过度而繁衍功率较低的表象。例如,发达国家每只母兔年产商品兔40~50只,而我国均匀仅15只左右,特别是仔、幼兔死亡率高。通常地讲,地方种类较耐粗饲和适应性好,但体魄小、出产率低;而培养种类多在杰出条件下育成,对养殖办理条件需求高,不然其出产功能优势和遗传潜力难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