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饲草饲料



牛羊专用激生肽长肉旺
相关文章

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合理开发秸秆饲料

2020-02-011942
1 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的必然性

我国畜牧业生产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合理开发农副产品饲料,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粮食的依赖是实施该项战略的突破口。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农牧办(2011)52号文《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说,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和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地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地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

秸秆养畜指对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加工、青贮、微贮、氨化等饲用处理,利用秸秆养殖草食动物,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符合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秸秆养畜对推动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减少养殖业粮食消耗,促进农民增收,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20年草原牲畜过载,草原退化严重,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就要将放牧变成舍饲、半舍饲的发展模式。这样一来,发展反刍动物就需要更多的优质粗饲料,而我国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则是很好的来源。

2 秸秆的制作工艺

2.1 秸秆青贮制作工艺

2.1.1 适时收割,快速运达

一般在玉米穗成熟,玉米秆仅有下部1~2片叶枯黄时,应立即收割青贮。秋季雨水多,应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做好抢收抢贮。

2.1.2 切碎

玉米秸秆养牛切割长度一般要求2~3cm,长了不易踩实,短了不利于家畜反刍消化。

2.1.3 及时装填

装填前,底层可铺一些干草便于吸收秸秆青贮过程渗出的液汁,每装15~20cm厚要踩实,装一层踩一层,四角与窖壁尤其应该注意,越实越好,大型窖可采用机械碾压。

2.1.4 严密封存

装填至高出窖口60cm,并充分压实后,立即加盖封顶。封顶时先盖20cm厚的干草(麦秸)或铺盖塑料薄膜,然后覆土30~50cm拍实,做成馒头形,以利于排水。青贮结束后,还要经常检查,防止漏水透气,有裂缝时要及时补好。

适时收获的青玉米秸一般不需要添加任何物质就可完成发酵过程,但为了提高青贮饲料品质,也可适当添加一些物质,如食盐,在青贮原料含水量低、质地粗硬的情况下,每吨青贮饲料可添加2~5kg食盐。

2.1.5 青贮方法

建设青贮池,池内垫上强力塑料膜,青贮过程中玉米要切短,每段2~3cm长、踩实、密封严,排除空气;保持原料温度在25~35℃,含水量70%;装填青贮饲料时要逐层装入,装一层踩实一层。青贮饲料装窖密封,经过17~21d后,便可以开窖饲喂。

2.2 秸秆微贮制作工艺

2.2.1 秸秆制备

将秸秆铡成3cm左右长的段或用粉碎机粉碎,粉碎后饲喂效果更佳。玉米秸粉碎为直径0.5~1cm(可用筛孔1.5~2.2cm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稻草切成1~2cm长。其他秸秆藤蔓类依次类推。

2.2.2 发酵容器选择

水泥池、窖、缸、塑料袋、塑料桶等均可。

2.2.3 微贮方法

一是菌种活化,活化好的菌种要当天用完。二是配制菌剂,按比例将尿素、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把活化菌种液倒入,制成菌剂。三是料菌混合。把菌剂泼在掺好的料上,边泼边掺,混匀为止。四是进行装料,边装边压实,尽量排出容器中的空气,密封发酵。

配方(单位:kg)。牛用比例:秸秆粉1 000、玉米面5、尿素3、食盐6、食糖0.5、水1 000~1 500、微贮菌剂一包(3g)。水量可根据秸秆湿度大小和秸秆粉碎粒度大小酌情添加,秸秆粉碎越细,加水量越大,发酵好的饲料水分以在65%~70%为宜。

处理稻草时,可添加5~10kg过磷酸钙或磷酸钙。

2.3 秸秆黄贮制作工艺

2.3.1 秸秆准备

先将黄秸秆用RC500型(或RC1000)型秸秆揉搓机揉搓成细丝状碎料;边揉搓边加水。每吨干秸秆加水900~1 200kg(黄秸秆自身水分在12%~18%时),如果秸秆自身水分大时,加水量则可适当酌减。加水后应当闷制4~8h,让碎秸秆充分吃透水分。闷制后的秸秆水分应在60%~70%。以用手攥,手指间微有水珠而不滴落为宜。在加水过程中应添加一部分食盐。比例为每吨干秸秆加食盐7~10kg。

2.3.2 菌液的配制。

(1)剂量:每吨黄秸秆加菌1~1.5kg,一般以1kg为宜。如环境气温低则适当增加剂量。

(2)黄贮制作条件:一般以环境温度5℃以上为制作黄贮的基本条件,2℃以下时各种菌没有生物活性,对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起不到作用,最适宜温度为15~30℃。

(3)菌种活化:用5倍菌种的温水进行1~2h的活化,将母菌激活并增加各种菌的数量。水温应在30~40℃,以35℃左右为宜。另外可适当添加一部分玉米面;以0.5倍菌种数量为宜,即:1kg+5kg+0.5kg。

(4)菌液的配制:将激活好的母菌液加入到水缸(或者塑料桶)的水中;水量为母菌液的15~20倍;水温为15℃以上。不要低于15℃,以免降低菌的活性。然后搅拌均匀待用。

2.3.3 加菌打捆、包膜

将闷制好的碎秸秆边加菌边打捆。一般控制在1kg干菌加工1t秸秆为宜。加菌时将配制好的菌液均匀地泼洒在碎秸秆上。一定要掌握泼洒均匀,边泼洒边打捆。捆扎后的秸秆草捆应及时地进行包膜加工,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根据存放时间的长短和有无运输决定包膜层数的多少。

2.3.4 控制水分和存放

加工完的草捆不能有积累在一起的水存在于膜内,如有则说明水分太大,容易造成黄贮失败。加工好的草捆一般码垛不应超过3层,否则容易造成下方草捆被压坏破包。经过15~30d的生物发酵,优质的黄贮饲草已加工完成。

3 秸秆处理优势

3.1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物质

一般青绿饲料在成熟和晒干之后,营养价值降低30%~50%,但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密封厌氧,物质的氧化分解作用微弱,养分损失仅为3%~10%,从而使绝大部分养分被保存起来,特别是在保存蛋白质和维生素(胡萝卜素)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方法。

3.2 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青饲料鲜嫩多汁,青贮使水分得以保存。青贮料含水量可达70%。同时在青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更增强了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3.3 调剂青饲料供应的不平衡

由于青饲料生长期短、老化快,受季节影响较大,很难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而青贮饲料一旦做成可以长期保存,保存年限一般在2~3年,从而可以弥补青饲料利用的时差之缺,做到全年均衡供应。

3.4 可净化饲料,保护环境

青贮能杀死青饲料中的病菌、虫卵,破坏杂草种子的再生能力,从而减少对畜、禽和农作物的危害。另外,秸秆青贮使长期以来焚烧秸秆的现象大为改观,使这一资源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基于这些特性,青贮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基本饲料,已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4 秸秆养畜的巨大作用

4.1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氨化饲养家畜,秸秆变成了牲畜爱吃的“畜饼干”,节约了饲料粮,养畜后产生畜产品和家畜粪肥,发酵后又成为沼气等能源,沼渣成为农家肥还田,生产粮食和农作物秸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有机肥料,有效改良土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产出率。1头奶牛一年可以消化3亩地的秸秆,秸秆过腹还田可满足1亩地的有机肥需要,进而减少化肥的使用。据测算,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在8 000万t左右,如果换算成化肥,相当于 40万t氮肥、24万t磷肥、56万t钾肥。

4.2 保障动物性食品供给、降低粮食供给压力

牛奶和牛肉是人类的理想食品,因其含有优质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深受人们喜爱。奶牛、肉牛的饲料主要是秸秆和优质牧草,精料中不加任何添加剂,因此,牛奶、牛肉是安全、绿色食品。

近两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饲料粮供应趋紧,而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畜产品需求数量却在刚性增长。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等“节粮型”畜牧业,既能保障食品供给平衡,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安全压力。

4.3 治理秸秆焚烧,保护环境

随着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种养结合模式逐渐减少。而秸秆产业化收储利用体系尚未大面积形成,导致秸秆出现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从秸秆利用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来看,秸秆养畜无非是最现实的长效手段。

4.4 促进农民增收

青(黄)贮不仅能缩短肉牛育肥期,而且还能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此外,和干玉米秸相比,经过黄贮发酵的饲料有效避免了糖和微量元素的流失,酒糟、玉米面等用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养成本。如黄贮秸秆饲料每千克生产成本在0.1元左右,而牧草平均价格每千克至少0.4元。按每头牛每年需要3t饲草计算,用黄贮饲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900多元。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项目示范地区在推广秸秆养畜的过程中,一些种养企业纷纷参与秸秆饲料收储及加工,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专门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河北保定、廊坊一带,商品青贮专业户、专业队发展迅速。他们利用人员、机械、物资、时间的优势,在牛羊养殖小区周围,进行大规模青贮,然后再将青贮饲料卖给养殖户,每千克青贮饲料可获利0.02~0.03元。

5 当前存在的问题

5.1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低

全国大部分地区秸秆养畜占秸秆总产量的22%。大量可利用秸秆被废弃,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5.2 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落后

全国大部分地区青贮、黄贮、微贮等技术利用的秸秆仅占40%。秸秆加工方式基本以切短为主,营养水平和消化利用率都较低。

5.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全国农民建设秸秆“三贮一化”设施:购置秸秆加工机械设备需要一定的投入,农民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对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6 发展措施建议

6.1 建立科学的秸秆利用模式

根据家畜品种、饲养规模、生产方向和秸秆资源状况,科学确定秸秆利用方式和饲喂标准。

牛羊基础日粮中秸秆比例可占80%~90%,秸秆应该是主要的饲料来源,利用方式主要以黄贮、微贮和切短为主;育肥牛羊日粮中秸秆占50%左右,利用方式以黄贮和切短为主。

就养殖规模而言,一般全舍饲的基础母牛每年需要饲喂秸秆3~5t,育肥牛在一个生产周期需要采食秸秆0.5~0.8t,大规模养殖场应以黄贮、微贮利用为主,小的饲养户应以切短秸秆为主,有条件的辅以黄贮秸秆。

按生产方向选择秸秆利用方式,肥育牛羊以黄贮和切短利用为主,奶牛应以青贮为主。当地秸秆资源充足时可购买未加工秸秆进行再加工利用;当地秸秆资源不足需要从外地购进秸秆时,应以打包、打捆秸秆为主,以节省运输费用和储存空间。

6.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采取公司担保等形式解决了规模养牛户的贷款难问题,有效地推进秸秆养畜开发利用。

6.3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积极鼓励养殖户种植饲料作物,利用农田种植牧草等高产饲料作物,既可以增加饲料供给,又能够提高饲料品质和养殖效益。增加活秆成熟玉米种植面积,保证收获籽实后的秸秆仍保持较好的品质,提高秸秆利用率。注意培养典型,加大饲料作物和优质秸秆种植、加工、利用的示范引导力度,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带动和推进种养结合的发展。

0